第46章 快更新!(1 / 1)

<content>

赵诚的利益不是连载时候的每月四贯收入,而是居于这份合同的收益又可以找老陈贷款融资。www.126shu.com

现在么,总算有个印刷坊的掌柜愿意接赵诚的订单了,打算出版一批精致版的《兰若寺》。

太小的作坊他们精制不了,有实力的印刷坊太小的单子又不愿接,最低一百贯的订单起步,主要是限于这个时代的印刷技术,他们活字排版校对一次是比较大的工程量。

所以这次出版精装册才是赵诚的真实目的。授权和顺茶坊口述连载只是一种扩大影响力和口碑、吸引关注以及融资的操作。真正的利润,会是这批精装册售卖。

精装册的售卖价格可以很高。因为会买书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高端人士,不会在乎价格,这群人只是不爱去三教九流的茶坊里和大众挤在一起听。花钱不是问题,重点在于,这群人大概率会去买关注度超强的读物。

有的买回去不为故事,只想看看大家因何对这东西有兴趣。总之目的不一而足。

另外,出版内容会比连载内容进度多一些,也就是说,这些花了高价的家伙可以最快看到更新,并且一口气通读一册会更爽些,也比较符合这群高消费群体的日常习惯,因为他们都是事很多的人,不会有精力长时间关注跟读故事。

另外就是,大宋也需要正式拿到官府的出版许可,才能出版。这是文人的事,贵池县也没有管辖权,所以老刘帮不上忙。

不过这种不摄政的故事话本,又是北宋的特殊环境,就比较简单。出是肯定可以出的,无非是打点多少,等候审批的时间长短与否。

人脉的关键就在这里,李建由这家伙上次神经兮兮的承认欠赵诚人情。于是《兰若寺》出版送审是李建由帮忙的,送入州衙后只花费了一刻钟,相关的人当即就批准了出版许可……

最近关于兰若寺的故事真的是碉堡了,到处都在热议,许多人就算不知道内容,但也都听这个说听那个说,都能随口讲两句了。

这已经形成了趋势。

蔡姑娘带着双儿走在街上,不愿意去茶坊和别人一起听的她,无限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。不为故事本身,她也想研究一下为毛现在这个话本如此风转变了,质量风格思路都大幅下滑。

这样的故事,对于不识字几乎没看过故事的人会有吸引力,那叫小白,但对蔡姑娘这种博览群书的人来说,谈不上有阅读欲望。

当然也没有烂到根,少许地方有些小亮点,算得上有空闲时候勉强让蔡姑娘能看得下去的那种。

就此一来蔡姑娘兴趣大减,又耐着性子看了三页便把书放下了,觉得不过如此。

不过她也没有吐槽双儿高价买书,这毕竟是书,这点钱也微不足道。于是起身随手在书房书架找了个空位塞进去。

待得要离开,书房的门先被推开,一个面相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。他身边跟着两个军官以及两个文士,见蔡姑娘在这里时,其余人急忙躬身后,自行退了出去。

蔡姑娘一福见礼,“父亲。”</content>

本书来自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