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晋拍拍他的肩膀:“汝真忠勇之士也!”但是随即就说了,你还带着伤呢,不能走远路,我还是派身边健行的部曲前往好了——“汝且下去好生歇息,将养伤势,不日胡寇来围城,还须出力助守!”
杨清心中暗骂了一声,却也莫可奈何,只得懊丧而退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直到夏阳涉渡的第二天午后,才有胡汉旌帜出现在地平线上——大将军刘骥、冠威将军卜抽、武牙将军李景年等率万余精兵,来攻夏阳。
刘骥是刘聪第六子,爵封济南王,在诸兄弟中与刘粲最为亲密——不象老二刘易和老五刘敷,其实对刘粲设谋废黜刘乂,是并不以为然的,只是谏阻无效——其人身高八尺,腹大十围,生得甚是榔槺,若再穿上铠甲,普通骏马都难以长久驮负。
所以刘粲光从渡口驰来夏阳城下,这不到十里路,他就已经换过一回坐骑啦——大将军常用座驾不下十匹,随时都得跟着。等到了夏阳城下,士卒安营下阵,刘骥朝城上一望,不禁撇嘴,说:“如此弹丸小邑,抬足便可蹉踏,皇太子又何必遣孤来啊?”
冠威将军卜抽劝慰道:“大将军所言差矣,在某看来,夏阳之得失,才是此战之关键!”
卜抽本是匈奴大姓——匈奴王族以下四大贵姓原为呼衍(呼延)、须卜、丘林和兰,汉化后须卜改为卜、丘林改为乔——世任左右沮渠的显职,但在屠各篡取了南匈奴之政后,也陆陆续续目四大姓为屠各,就仿佛后世的“抬旗”一般。所以这位卜将军的家世颇为煊赫,身份也是相当高贵的。
他对刘骥说:“冯翊境内三渡:夏阳、郃阳、蒲坂,料晋人必有重兵守护中部的郃阳,以策应南北两翼。我军虽然得渡,尚未能南下入平,晋人必将主力来逆,以封堵前途。则若能攻取夏阳,在河西便有依托,粮秣可源源不断自河东运抵,屯积于此。若不能得夏阳,则如芒刺在背,大军便欲南下,运道也将悬危。是故皇太子命大将军来攻此城,正见寄望之殷。”
刘骥笑道:“卜将军好见识。我非不知夏阳之重要,但见城小堞卑,不难攻取,难免有牛刀宰鸡之叹了。”
武牙将军李景年劝谏道:“如今之晋人,与往昔不同,大将军慎勿轻敌……”
刘骥瞠目喝道:“胡儿怎敢哓哓置喙?!”
李景年出于匈奴前部,还没得着“抬旗”的资格,所以刘骥一向瞧不起他。话说刘渊是自命中国人的,也有混一城上晋卒数量虽然不多,但颇为悍勇,指挥调度也得法,恐非一鼓能下——还是先休息一晚,打造些攻城器械为好啊。
刘骥就问了:“可知晋将为谁?”
左右禀报说:“裴该麾下重将周晋。”
刘骥点点头:“此将不错,城破时若不死,可说其来降。”
卜抽问道:“何不这就射箭书入城,促其开城而降呢?”
刘骥笑道:“我以大军逼城,彼无惧色,调度也不见疏漏,可见守意甚坚啊。既是裴某重将,岂有初战便肯归降之理?且待绳缚之后,或可动摇其心。”